2008年6月2日 星期一

國小高年級「映襯」修辭格教學研究

95.10.20發表於 花蓮教育大學:2006年台灣教育學術研討會

國小高年級國語科「映襯」修辭格教學研究
陳麗雲:台北縣修德國小教師
張春榮 :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

摘要
本文旨在探究國小語文領域中國語科修辭格教學。語文能力高低攸關知識經濟,更影響國力強弱。欲提升莘莘學子語文能力,就須從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修辭格教學入手。修辭格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,始於提高聽讀說寫的能力,終於訓練和提高思維能力、創造性能力。九年一貫的修辭格教學,不再是傳統「修辭學」的全盤托出,而是取精用宏,重新設計,養成學子語文表達能力的最佳媒介。本文「映襯」修辭格教學活動設計,秉持「以教師為主導、以學生為主體、以設計為主線」教學模式,配合國小高年級學生認知心理,進行修辭格教學活動示例。期能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,努力創新,優游於語文創作的天空,讓語文教學「活」了起來,發展語文教學生活化、趣味化、多元化面貌。
關鍵詞:修辭格、修辭格教學、映襯、比較教學法

Abstract
This thesis describes the rhetoric teaching of Mandarin in Language Art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. The purpose of the Grade 1-9 Curriculum of rhetoric teaching is to teach the students how to develop the best expression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. This teaching activity is based on the pattern: guided by the teacher, developed and designed by the students. The main of this thesis is to make the language teaching lively, interesting and diverse.
Keywords:Figures of speech(rhetoric),rhetorical teaching,Paradox

壹、前言
語文是國家的命脈,是所有學科的基礎;語文教育是國家教育的基石,更是國家強弱的重要指標。現代學生被認為語文能力持續下降低落,嚴重拉起警報,令教育界學者及基層教師們憂心不已。教育部及各縣市政府為了提升莘莘學子語文能力,制訂許多相關辦法與積極規劃相關課程。如教育部正視到新生代學生國語文程度低落問題的嚴重性,於94年5月24日宣布將成立「國語文教育專案小組」,委請學者專家研究評估,通盤檢討與研議國語文教育;台北市為提升學生國語文,更研議提高授課時數,促進教學效能。筆者認為,大凡教學效能絕非上課時數的數量多寡所能解決;重點應是加強語文創意教學,「寓教於樂,寓智於美」方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指標,讓學生樂學,教師樂教,學生語文質量才能大大有效提升。
修辭格本身就是充滿創意語言的表達方式,修辭格教學更是充滿創意的教學。文章始於意而成於辭,要充分表達作品思想情意,必須重視語言錘鍊、辭采藝術加工;換言之,修辭格教學是教導學生傳情達意的優質方式。職是之故,筆者期許教導學生從修辭格入門,從中習得語文之奧妙,陶醉於語文之馨香,提升語文能力,體現審美生活。

貳、修辭格教學
語文教學應是語言智能與非智力的涵養藝術,修辭格教學是創造美感、提高語言教學效果的上課藝術。「語文教學的進一步發展,就要走上修辭學、風格學的道路。」(呂叔湘,1983)是故,國小修辭格教學絕不能輕忽,亟須正視與努力。
一、修辭格教學意涵
中文之美,貴於繪畫性、音樂性、字義性的綜合呈現,修辭學正是研究語文含蘊深厚的文化內涵、豐盈的文化意義與人文精神的一門學問。修辭格教學源於修辭學,然而,修辭學重理論,講系統;修辭格教學重實務,貴活用。是故,欲提升學子語文質量,在小學語文教學中,理應重視修辭格教學。
大抵而言,修辭格教學是將修辭格技巧融入教學的一種方式。然而修辭格教學,並非把修辭格理論硬生生的向學生講解、灌輸或乏味的記憶背誦。而是教師透過生動有趣的修辭格教學活動,將修辭格「融入」教學之中,讓學生於遊戲、生活或練習中領悟修辭妙用,使學生能喜愛並活用修辭格,啟動孩子文學心靈。換言之,修辭格教學是指對修辭格理論及現象分析和運用知識的傳播,目的在於提高學習者的修辭格鑑賞和實際運用能力。修辭格教學不僅是修辭格規律手法的介紹、實踐,更是對學生語言美的教育,對學生道德品質、思想情感的薰陶,它所研究的是美的規律在語言中的體現,是對學生進行語言美的教育過程。
宗廷虎(1995)道:「漢語修辭學21世紀應成顯學。」筆者認為除體認修辭的重要外,更須找到適當有效的方法,將修辭格教學發揮其「有力、動人」的要求。王力說道:「若拿醫生來作比喻,語法好比解剖學,邏輯好比衛生學,修辭好比美容術。」所以,修辭格教學的目的,顯然是教會學生能運用語文「說得更好,寫得更好」。
修辭格是修辭學最重要、研究最多、表現也最亮麗的部分;修辭格是思維規律的表現。姚亞平(1997:215)《當代中國修辭學》謂:「《修辭學發凡》最精采部分之一也就是它的修辭格研究。」所以才會形成「辭格中心論」,因為修辭格研究能集中而典型的體現形式化、概念化、類別化等學術特徵之型態。本文修辭格教學,旨在研究如何把修辭格教得生動活潑有趣,如何讓孩子喜愛修辭,善用修辭格;在運用重要修辭格上,能確實明白修辭格運用的原則與方法,使修辭格教學由「是什麼」(What),提升至「如何達成」(How)的層次,寫出精采動人的佳句。
綜上所述,修辭格教學是在教學活動中,直接教導學生如何運用適切的修辭格,描寫或說理事物。修辭格教學旨在提供有效的方法,明確的辦法,讓學生利用修辭格寫出優美的作品。修辭格教學不宜只是修辭格的乏味記誦,應為活潑的「教學活動」。修辭格教學應在遊戲中親近,在練習中領會,在生活中妙用。九年一貫的修辭格教學,不再是傳統「修辭學」的全盤托出,而是取精用宏,重新設計,養成學子語文表達能力的最佳媒介。
二、國小修辭格教學的新向度
小學國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,是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語言、文字的能力。修辭格教學,從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來看,它直接關係到閱讀、寫作能力的提高;從培養學生語言美來看,它是提高學生精神文明和語言修養的重要課題;從時代的要求來看,它與提升國家競爭力需要菁英優秀人才有著密切的關係。因此,在小學中實施修辭格教學,其重要性自不待言。
目前許多國小學童,即使到了五、六年級,他們對於句子的結構,乃至修辭格的認識,依然薄弱。學生大部分只會辨認感嘆句、疑問句、敘述句或少數修辭格。若干程度較佳的學生能寫出好文章,但缺乏修辭格觀念,總令人惋惜。「修辭格」就好像文章的衣服,什麼時候要舒緩雅致,什麼時候要排比有力,什麼時候要對稱工整,什麼時候要呼告哀矜,要讓學生明白,要使文句華美或遒勁,就要適當運用哪一種修辭格。
無可置疑,欲提升學生語文質量,加強美的語言欣賞,即從修辭格教學開始。筆者認為修辭格教學,能欣賞、運用修辭之美,淨化心靈,拓廣胸襟,提升精神生活美境,享受無窮的美感經驗,進而開創健康、快樂、幸福的人生。國小高年級學生正處於創造力發展關鍵時期,[1]筆者希望能以修辭格為基石,加強國小高年級孩子靈活應用語文能力,發揮語文創思藝術。「九年一貫」的語文學習領域中,基本理念敘述得很清楚明白:「語文是學習及建構知識的根柢,語文學習應培養學生靈活應用語文的基本能力,為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。」「語文是溝通情意、傳遞思想、傳承文化的重要工具。語文教育應提升學生思辨、理解、創新的能力,以擴展學生的經驗,並應重視品德教育及文化的涵養。」好的作品除了正確的文法外,尚須優美的修辭以蘊藏無限的魅力,更須有「真心」,[2]——打開修辭的第一把鑰匙。
三、國小修辭格教學現況
修辭格教學是如此重要,對國小教師而言,如何教(具體方法)?教哪些(範圍)?先教哪些修辭格(序列性),如何進行教學(教學過程),使學生感到新鮮有趣(興趣),提高教學質量,是教師急切關注、亟待解決的問題。
陳麗雲(2006)認為:「修辭格教學,若只停留在修辭格僵化的辨識,制式理論的說明,靜態分析修辭格數量的起伏,對語文教學及對修辭格教學都是困乏而不足的,是縮小了『修辭格』的內涵,使多采多姿、興趣盎然的修辭格教學,內容變得片面狹窄、枯燥乏味,將修辭格教學引入誤區。」胡性初(1992)《實用修辭》中提及:「修辭教學的現狀有三:(一)、修辭教學大綱——空白;(二)、修辭教學的重點——不明;(三)、修辭教學往往依賴——教參。」胡性初(1994)研究大陸及香港地區關於修辭教學的狀況,他更指出:「不論是大陸還是香港,都沒有把修辭教學提到語文教學的重要位置上,都是以修辭格的辨識為中心的教學模式。這其實都是把修辭當作語文教學中的一種點綴,從而,把修辭教學引向了誤區」。[3]馮瑞龍(1994)亦指出香港中、小學修辭格教學存在著「缺乏系統、修辭格的分類混亂、修辭格教授的體系和方法偏頗」的弊病。
其實台灣地區亦然。修辭格教學的研究,僅止於停留在修辭學理論與修辭格辨析及數量分析的起伏,老師強調的是「分析這屬於何種修辭格?」修辭格名稱術語總是沒有依循的標準,如「比喻」有稱「譬喻」,「擬人」有稱「比擬」、「轉化」等等;先教什麼修辭格,再教什麼修辭格是隨性未見序列。是故,現行小學中未能真正走上修辭格教學之路,甚至修辭格教學在小學中是失敗的。小學中修辭格教學存在許多問題,這種教師意識淡薄、教學重點偏頗、教法陳舊單一、術語名稱混淆、辭格序列未定的修辭格教學現狀,使基層教師無所適從。
筆者認為:修辭格教學,要依照系統性和循序漸進的原則,有計畫的安排教學內容。修辭格教學,要教會學生識別修辭格,劃清修辭格與非修辭格的界限,劃清各類修辭格之間的界限,並且了解各個修辭格的性能與效用。修辭格教學宜「抓重點」,「學精采」,須把握重要修辭格,並能確實運用各重要修辭格;修辭格教學應明確教學意義,抓住修辭運用實質;修辭格教學應及早制定出教學大綱,使修辭格的教與學都有所衡準;修辭格教學應透過由語文知識的灌輸晉升到智力創意的培養,進而進入美育的薰陶;修辭格教學的目的、具體內容和要求須予以明確規定,師生方有統一、可遵循的標準,充實教學內容;修辭格教學應改進教學方法,結合創思教學技法,提高教學樂趣;應動靜結合,利用遊戲、活動、視聽影像等媒介豐富教學,激發學生學習興趣,感受修辭格之美趣及情韻,以收教學效果;修辭格教學應強化學生修辭技巧和綜合能力的訓練,設計融貫知識性、情趣性和實用性之教學,使其更生活化、多元化、趣味化,以展現修辭格之音樂性、圖畫性與其意義性,讓修辭格教學真正活化、生動有效,培養學生真正學習帶得走的能力。
修辭格教學能提升學生語文質量,由「說得正確」,臻至「說得好」、「說得巧」、「說得美妙」,教師們應正視修辭格教學,開發修辭格教學新向度,讓學生在遊戲中體會,在練習中精進,在生活中妙用。讓修辭知識由陳述性邁向程序性,由工具性邁向藝術性,由規範性邁向創造性,當是國小修辭格教學努力的方向,以達到「玩深刻」、「抓重點」之修辭教學目標。
四、「映襯」修辭格教學
張春榮以實用性與學術性出發,歸納出國小常用十個修辭格,[4]並提出「辭格教學序列」(張春榮,2005:23)。表列如下:
表一 辭格教學序列表
第 一 階 段
第 二 階 段
比喻、擬人、誇張、雙關、類疊
對偶(形式上對比)、映襯(內容上對比)、排比、層遞、頂真
五種
五種

相信由此劃分,修辭格教學才能在豐富想像力的開發上,有所進階;才能在寫作能力培養上,形成序列;也才能讓日益繁瑣的「修辭格教學」,綱舉目張,脈絡清晰,自成鮮明易懂的理論系統。
其中,「映襯」修辭格是國小修辭格最重要的二個修辭格之一,[5]是由字句修辭邁向篇章修辭的基礎。在教學實務上,對國小教師而言,「映襯」教學感覺相對吃力,學生容易混淆,不易達至教學目標。國小學生認知心理發展是由具體形象思維,過渡到抽象思維,未達至辯證思維階段。「映襯」對學生而言,較抽象晦澀難懂,教師教學相對困難棘手。是故,筆者本文聚焦於「映襯」修辭格教學,進行教學活動設計。
(一)、「映襯」的定義
黃慶萱(2002:409)道:「在語文中,把兩種不同的,特別是相反的觀念或事實,貫串或對列起來,兩相比較,互為襯托,從而使語氣增強,使意義明顯的修辭方法,叫做『映襯』。」但本文採用的是廣義的「映襯」,張春榮(2005:19)認為簡單的說,「映襯」是內容意義上的對比,[6]分為三類:
1、反襯:對一事物或人,用相反或「矛盾」的詞語形容描寫。
2、對襯:對二種不同的人、事、物用二種不同的觀點加以形容描繪。
3、雙襯:針對同一人、事、物,用二種不同的觀點加以形容描述。
(二)、「映襯」的作用
「映襯」是認知思維的辨析,能突出事物主體,表達強烈思想感情,增強語言表達鮮明性,予人深刻感受。其作用分別為:
1、反襯: 就同一對象本身,運用矛盾語法,展開「相反相成」的敘述,形成對立的統一。
2、對襯:自兩個不同對象(不同主語),運用對等語法,展開不同語境的鮮明對比。
3、雙襯:自同一對象(同一主語),運用矛盾語法,展開兩種相對觀點的思維,形成對立的統一。
好的「對襯」,兼及「對偶」之美;好的「雙襯」、「反襯」,呈現深層的複雜,呈現弔詭的真實(似非而是)。是故,「映襯」以強烈的對比,以此襯彼,使被陪襯者產生鮮明生動的形象,感情的表達更充分;利用反襯,以非襯是,使事物褒貶分明,使事物的矛盾鮮明突顯;二件完全相反、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對照,亦可以產生嘲弄的效果,給人深刻的印象。
(三)、以「比較教學法」進行「映襯」
世界事物的普遍聯繫性和異同性是「比較教學法」的客觀物質基礎。掌握事物「共性」,利用求同視角將看似不相關的事物統一起來,形成新的創意;掌握事物「異性」,運用求異視角從中找出相異屬性,新穎獨特的特殊價值與生命力,才能卓然不群。有比較才能有鑑別。呂叔湘(1983:137):「一切事物的特點,要跟別的事物比較才顯示出來,語文也是這樣。」區分事物的異同,第一步就是比較,它既是一種思維方式,也是一種具體的研究方法和教學方法。葉聖陶(1980:59)論述及教學方法時認為:「最要緊的還在多比較、多歸納、多揣摩、多體會」可見,「比較教學法」是進行修辭格教學的重要方法。本文透過「比較教學法」,讓學生經歷動態教學相比對照,知道為什麼這麼寫比較好,那麼寫為什麼比較不好;原稿經過改稿之後,為什麼變得更有力、更動人,讓學生身歷其境動態的比較,具體感受美的語言藝術。

參、「映襯」修辭格教學設計實例
筆者認為,修辭格教學務必講究創意方法,採用趣味實用的教學方法,將使教學成效更顯著;學生樂學,教師樂教;師生共同於修辭格教學過程實質進行中,體味語言美的教育過程。教學時更須配合學生認知心理發展,以求收得更佳教學成效,培養學生新思維。
語文能力的學習不是勻速直線發展,而是存在若干「敏感期」。[7]陶倫思(Torrance Ellis Paul)和潼次武夫的研究皆顯示:國小五年級學生創造力相對較高。[8]小學時期是具體形象思考和抽象邏輯思考形式交錯發展的時期,主要是發展抽象邏輯思考;由具體形象思考,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考為主要形式。教師配合小學生心理發展的飛躍期,施以適當的教育,便能收良好教學成效。
基於語文思維「形象性」的特性,語文教學應注意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。教育要教會學生思維,終於創造性思維。教師掌握學生認知心理之發展關鍵,在小學中、高年級,注意形象思維與抽象邏輯思維深刻發展,輔以適當教學,將能豐富學子語文涵養,深植語文智能。
職是之故,本文「映襯」修辭格教學之教學活動設計,秉持「以教師為主導、以學生為主體、以設計為主線」教學模式。先有「引導語」帶入,繼而陳述教學要點、教學設計。復次,學生作品歸納分析,分「優秀作品」、「正確作品」、「欠佳作品」加以歸納分析。最後以教師實施教學後之教學省思做結,省思教學活動進行之優缺及建議。
一、教學實施
(一) 引導語
如果沒有壞朋友來做為比較,可能感覺不出好朋友的珍貴;如果不是走過逆境,又怎麼會知道無波無擾的日子其實得之不易。只有懂得人生好壞相參本質之後,也才會懂得,真正令人心動的,不是錦繡大道上易凋的玫瑰,而是崎嶇小路中偶遇的小花草。既然最令妳印象深刻的幸福時刻,是抬頭看見陰霾天空中,從烏雲後透出來的耀眼陽光,那麼,陽光雖然美好,烏雲的存在也一樣重要。有人說:毛毛蟲是醜陋的,然而,沒有醜陋的毛毛蟲,哪來的繽紛蝴蝶?
愈是平凡無奇的事物,愈能彰顯出深刻的意義。傷心欲絕的時候,一句溫暖的問候分外感到溫馨。人生而有情,感情豐富的人懂得珍惜幸福,我們每個人自小都很期待過著幸福的日子,窮極一生追尋幸福,然而,始終遍尋不著,始終覺得幸福好遙遠、好陌生。幸福在哪裡?要去哪兒尋找它?有人踏遍鐵鞋也尋覓不著,彷彿追求「幸福」事件很難的事。
其實真正的幸福,就是每天準時上下課,下課後能跟家人一起吃飯、看書、聊聊今天的心情……。看似平常例行的煩瑣小事,其實才是最幸福的事,是真正的「幸福」。原來,「幸福」就在你身邊,根本不用跋山涉水去尋找;「幸福」是這麼的簡單,一點兒也不艱難;而最艱難的事,是如何將最平凡簡單的事,持續地維持;將最幸福的簡單事,永遠的珍惜!
(二) 教學要點
1、平行並列關係
「映襯」是內容上的「對比」,所以要抓住二個平行正反對立並列的觀念(事物)。如:苦與樂、難與易、黑與白,使之產生對比效果,突出事物的性質、狀態、特徵,使好的顯得更好,壞的顯得更壞,大的顯得更大,小的顯得更小,使事物顯得更透徹,更全面。
2、遠距原則
「映襯」強調對比性、相對性,所以須掌握遠距原則。對比關係越強烈,印象越鮮明。如「白天和黑夜」就是一個鮮明的對比,若是「白天和黃昏」雖是對比,但強烈性不如「白天和黑夜」鮮明。所以,在選擇內容時,須多加選擇對比性強的使之更鮮明。應用「映襯」時,事實可誇大,言詞要含蓄。如:「小小的手握住整個宇宙。」表現命運操之在我的豪氣;若寫成「小小的手撐住大大的球。」內容就失去語感和力道。
3、以「比較法」學習「映襯」
任何一樣東西,自己是無法比較的,一定要兩個以上的東西擺在一起,才可以比較。有比較才有鑑別。「映襯」就是對比,動靜、冷熱、好壞、有無,是對比;膽小和勇敢是一種對比……。鏡子前面的我們是實、是真、是立體,鏡中的影子是虛、是假、是平面……,透過比較,感受才能強烈鮮明,印象更深刻。所以,「映襯」透過「比較法」是很適當方式。
4、結合其他修辭格
「映襯」可結合「比喻」、「象徵」、「對偶」、「排比」、「雙關」等修辭格加強表達,更豐富語言之美。如:
白天是太陽先生活躍的舞台,黑夜則是月亮小姐甜蜜的夢鄉。(映襯、比喻、擬人)
勤奮是點燃智慧的火花,懶惰是埋葬天才的墳墓。(映襯、比喻、對偶)
二並列事物有主從、賓主關係,「從」主要是襯托「主」。「映襯」強調內容對比,形式不必太工整。
(三)、教學設計
1、黑點和白板
白板上點上一個黑點,你看到的只有一個黑點嗎?往往會忽略那麼大的白板嗎?你看到的是什麼呢?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優缺點,但是你眼中是否只有看到別人身上黑點,卻忽略他擁有一大片的白板(優點)?
2、唱反調
事情總有正反二面,看事情態度、角度不同,就會有不同領略。生活中有許多事,多看多想,加以比較,便能有深入的體會。這些體會都是很好的智慧,也是生活中的寶貝。試從正反二面思考或觀察,造出「映襯」的句子。就像「唱反調」,有時說反面意思,能使正面意義更突出。如:
我讀書都讀在背上,他讀書到真讀到心坎兒裡了。
這樣的對比擺在一起,充分鮮明生動表達出二人不同,一個是有讀沒有懂的「讀在背上」,另一個則是心領神會的「讀書到真讀到心坎兒裡了。」
3、習作
試著造出兩個語詞,且兩者間意義相反的句子。例如:令人「厭惡」的「吸引力」、「自私」的「分享」、「富有」的「窮人」等。找出兩個相反矛盾的主題,比較他們的異同,再創作「映襯」的作品。
二、學生作品分析
(一)優秀作品:
1、今天的我哭泣,明日的我微笑。(旻璇)
2、說一句好話,如口出蓮花讓人覺得好舒服;說一句壞話,如口吐毒蛇,讓人受傷。(仁忠)
3、他的身上穿著考究名牌,嘴裡吃得山珍海味,出門開著豪華賓士,而大腦中卻一貧如洗。(小諭)
4、多做多得,少做少失,盡多少本分,就得多少本事,懶惰的人最貧窮。(旻璇)
5、相當年,蔡奶奶是一個面色紅潤、青春飛揚的美少女;如今,蔡奶奶已是白髮蒼蒼、滿臉皺紋的老婦人。(小諺)
6、陳至中家的外表很富麗豪華,家中的設備卻很蕭條簡陋,真是「外強中乾」。(小諭)
好的「映襯」,兼及「對偶」之美,襯托出欲強調表達的事物,意義呈現鮮明對比,是對立的統一,隱含特殊的道理。
例1中以對偶形式:「今天的我哭泣,明日的我微笑。」「今天的我」對「明日的我」;「哭泣」對「微笑」是單句整齊的「對偶」。內容看似衝突的矛盾,其實細思量後,並不矛盾,形成弔詭的複雜。今日努力耕耘、累積實力,雖是倍嚐艱辛,然今日的努力付出將是明日歡呼收割的基石,頗富哲理情趣。例2以「好語如蓮花,惡語如毒蛇」對比出話語的溫暖與刻薄,真是「良言一句三冬暖」的最佳寫照。善惡對比,正反立現。
例3以「外表」和「內心」對比,映襯出紈褲子弟之不上進,是「富有」的「窮人」,才是真正可悲,一如「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」。
例4和例2有異曲同工之妙,以「多」和「少」對比襯出「一分耕耘,一分收穫」的道理。
例5更以「當年」和「如今」對比,以「面色紅潤、青春飛揚的美少女」映襯「白髮蒼蒼、滿臉皺紋的老婦人」襯出時光之無情,並兼對偶之美。
例6以「反襯」方式對照出屋內「富麗豪華」、屋外「蕭條簡陋」的兩樣情,還以「外強中乾」的雙關來總結陳至中的家。
此六例皆能結合「對偶」、「比喻」、「雙關」等修辭技巧「映襯」出豐富哲理,顯現其創思之變通力與精進力,內容深刻細緻,思路協調新穎,實屬佳作。
(二)、正確作品
1、真心的祝福,是友誼的開始,醜陋的批評,是友誼的結束。(子螢)
2、他的學問可真高,高到連長輩跟他說話都不用回答。(美誼)
3、每個人的心都不一樣,如果你心地善良你就是個天使,如果你心地邪惡你就是個魔鬼。(玲惠)
4、在傳言中,他是一個遊手好閒的無業遊民,但在事實上,他是一個刻苦耐勞的優秀人才。(臻臻)
5、這個木瓜看起來很飽滿,但是裡面是卻很空虛。(姿樺)
6、阿姨是公司最醜的美人,可是他很奇怪,明明是億萬富翁,卻甘願過著乞丐般的生活。(小諺)
「映襯」主要是彰顯內容的對比,此五例皆能掌握「映襯」內容對比技巧,只是相較於前列優秀作品,雖是豐富靈活,卻未若前列作品深刻新穎。
例1對「友誼」感受的描寫,正是國小高年級學生最切身的感覺。在這個半大不小青春期的尷尬年齡,同儕間常會因若干細節招致耳語,傷害友情。對他們而言,朋友同儕越來越重要,甚至或超越父母,然而如何維持友誼卻還需要學習。
例2用反諷和「頂真」方式襯出高傲無禮的「高學問」,其實並不足取;按理說:讀書應是知曉做人做事禮儀,學問高應更有禮謙虛,沒想到學問竟「高到連長輩跟他說話都不用回答」,與反諷連線,意在言外。
例3和例4以雙襯方式對比並列,強調「善由心生」和「謠言止於智者」的對比。
例5以木瓜為喻,表明「人不可貌相」的哲理,所謂「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」亦即此理。
例6以反襯的方式對照出阿姨的相貌:「最醜的美人」和古怪的個性:「億萬富翁,卻甘願過著乞丐般的生活」。
這些作品,合乎「映襯」要點技巧,展現學生創作靈活性和流暢力與變通力。
(三)、欠佳作品:
1、白色的雲,黑色的烏雲。(彥伯)
2、前天下雨,後天放晴。(伯駿)
3、獨角仙的殼是咖啡色,另外的甲蟲是黑色。(仁豪)4、他沒錢,但是他常常捐錢。(威淳)
以上4例徒具「映襯」形式,內容卻無意義,缺乏邏輯性的思考。
例1中「白雲」和「烏雲」雖是對比,然卻不知其究竟欲表達的想法為何,如若改成:
黑色的烏雲是白色層雲的敵人,只要它一靠近,層雲無力抵抗,只好躲回家中。
這樣才能彰顯出晴天翻轉成陰雨天時,雲層的變化較具意義,非只徒具形式的文字遊戲。
例2、例3和例1同,尚需修改使之成為有意義的「映襯」。例2若改為:前天下雨,後天放晴,天氣真是變化莫測呀!
語句完整,較符合「映襯」敘述。例3亦須修改,若改成:
獨角仙的殼是咖啡色,另外甲蟲是黑色,它們都是我自然生態觀察箱的主角。
完整的表達,才能使語句表達正確,使人瞭解。
例4是矛盾的語句:沒錢怎能常捐錢呢?實際上不可能,所以可將之改為:
他不富有,但是他常常捐錢做善事。
充滿愛心的人未必是有錢人,但他必是心靈豐富的「富人」;若是家財萬貫卻吝嗇小氣不願助人,也只是「富有」的「窮人」。
是故,以上四例應再加強邏輯的正確性和內容的協調性,才能符合「映襯」要點,屬「欠佳作品」。
三、教學省思
(一) 教學內容
1、學生認知心理
基於小學生認知心理,國小學生未能達到辯證思維的層次,「反襯」這樣看似矛盾的語法,對國小學生而言,是太艱深了,不適宜於國小學生進行教學。所以,本文在「映襯」的教學上,只做「對襯」、「雙襯」教學,不實施「反襯」教學。學生在「對襯」、「雙襯」的練習中,發現「雙襯」二個平行對立的對比關係,學生做的比「對襯」還要好。可能是在引導時,一直強調正、反和矛盾的邏輯關係,所以,學生在思考時,是從邏輯的對立正確性發展至靈活、豐富的變通力和流暢力,臻至深刻、細緻新穎的精進力與獨創力。
2、分辨轉折句和「映襯」修辭格區別
學生習做的句子,要讓學生學會分辨轉折句和「映襯」之別。轉折句和「映襯」很接近,句型類似,但修辭須具有文學性,作品要加以選擇。如:爸爸正在上班,媽媽卻下班了。
此句應只屬於轉折句,屬於文法,非「映襯」修辭格。又如因果關係的句子,其實教學時亦應和「映襯」區分,如:
失敗越多,成功的機率就越多,沒有失敗過,怎會有機會成功呢?(樺)
此乃因果關係句,屬於文法,在此應和「映襯」區隔。是故,於「映襯」教學時,為達至教學效果,應事先教導學生區分出文法和修辭之別。
3、「映襯」宜循序漸進
「映襯」對學生而言,比較抽象,教學時師生都較辛苦。「映襯」是文字化妝師,讓文句呈現立體,碰撞作(讀)者的內心與情感。教學時建議先用字、詞的對比來練習,再進行到「句子與句子的對比」,甚而到「段與段的對比」。字詞對比如:「黑白」、「善惡」等;「天和水都很藍」、「風好急,我卻走得很慢。」「天」和「水」;「急」和「慢」都是「字與字的對比」。亦可用成語、短語來讓學生比較「映襯」,如:「環肥(燕瘦)」、「此起(彼落)」、「外圓(內方)」、「幾家歡樂幾家愁」、「眾人皆醉我獨醒」、「白髮人送黑髮人」等。等練習分辨「單句」和「上下相對」的「映襯」例子後,再進行「句與句的對比」。如此依序漸進的教學,學生才能慢慢具體清楚接受「映襯」修辭格。如:「聰明一世,糊塗一時。」、「君子之交淡如水,小人之交甜如蜜」等。
4、掌握重點,用得恰到好處
在運用「比較法」學「映襯」時,要注意用來對照的事物必須是完全對立或完全相反的。如:新和舊、好和壞、美和醜、光明和黑暗、強壯和弱小等。做到黑白分明、是非清楚,使美的更美,醜的更醜,大大增強對比的效果。「映襯」用於寫作有畫龍點睛之效,尤其是「句與句的對比」,更能凸顯主題。
唯使用「映襯」,不宜過多。偶然跳出,形成反差,才讓人驚豔。所以,「句與句的對比」就像裝飾品,偶爾用個一、二次,用到恰到好處,讓人覺得漂亮,否則就顯得造作難懂。「段與段的對比」更要小心,全篇就是一個對照,這是選材上的巧思,取材因為對比,形成對立和力量。
5、「反襯」可分階段練習
「反襯」的方式精彩,有力量,有看似「矛盾」、細想後卻很有道理的表現效果。然而,這樣的練習對國小學生很難,讓學生欣賞就好,當作是一場「文字哲學之旅」;這些美麗又充滿智慧的句子,看看就好,像結交一位好友,卻不強迫練習仿作。若學生程度真能進行教學,建議讓學生分階段練習,由語詞、短語至句子,由易而難,結合文法進行教學。如:
(1)、找出矛盾的對比詞。如:「打和痛」。
(2)、將詞語句子拉長串連,如:常常被「打」,也就感覺不到「痛」。
(3)、最後將句子賦予道理加深加廣。如:
常常被「打」,也就感覺不到「痛」了,能忍受最多挫折打擊的人,一定會常到成功甜美的果實。
6、「段與段的對比」方式
「段與段的對比」不適於國小進行教學,但在訓練語文程度較資優的學生(如語文競賽的培訓學生)實是可適用的。進行「段與段的對比」,可利用三方法慢慢切入:
(1)、時空的對比
在不同段落裡,處理過去和現在,現在和未來,童年和成長,窮困和富有,無知和成熟……。有時可加進『道具』的效果,如:記憶中媽媽年輕漂亮的樣子和現在握住媽媽粗粗充滿皺紋的手。有時大範圍和小範圍的生活空間形成的生態現象和眼界差異;普遍現象和特殊角色的對照;一片森林、一棵樹、一粒種子背後衍生的意義……,形成「空間上的對比。」
(2)、感覺的對比
運用不同段落分配,處理快樂和悲哀;動和靜;冷和熱;新生和衰亡……,把不同的感覺在不同的段落裡對比、襯托出來。
(3)、特質的對比
輕和重,光明和黑暗,安靜和吵鬧,快和慢,乾淨和骯髒……,這些不同的特質,在不同的段落裡,清楚摺出文章的立體效果。
如:「樹的心事」,就可透過時空、感覺、特質的對比呈現素材主題的對比,就能進階至「段落的對比」。
7、區分「對偶」和「映襯」
「對偶」和「映襯」都要求成對,但「對偶」重形式結構的對稱,不重內容的比較;「映襯」則重在內容意涵的對比,不拘泥結構形式。然「對偶」中的「反對」,在意義上即是「映襯」,這可屬於修辭格兼用現象。「對偶」和「映襯」修辭功能也不同。「對偶」運用對稱的語言形式,和諧語音節奏,加強語言感染力;「映襯」使形象生動,感情濃烈,增強語言鮮明戰鬥性。
8、結合其他修辭格,強化藝術性
內容上的「映襯」,輔之以形式上的「類疊」、「對偶」、「排比」,能使語言文字的表達,收到更加警策、活潑生動的效果;亦可和「誇張」、「層遞」搭配使用,有竦動情感、搖撼心靈的強大力量,營造出文字藝術魅力,彰顯「映襯」內涵。如李白<將進酒>:「君不見,高堂明鏡悲白髮,朝如青絲暮成雪。」以時間誇張「反襯」出時光飛逝、青春之無力挽留;又如李商隱<無題>:「劉郎已恨蓬山遠,更隔蓬山一萬重。」以「一萬重」誇張自身遭逢冷落、寂寥,更以「已恨」層遞到「更隔」彰顯出層層遞進。「映襯」使用對比的句型,可以繃住文字的力量。如:
驕傲讓人毀滅,謙虛讓人成長。懂得在謙虛中成長的人,才是生命競賽中,最後的優勝成功者。
從「映襯」到「比喻」,這樣兼格的使用,能馬上比較出是、非,實、
虛,強化說理的力量。配合「比喻」施作,如「驕傲」和「謙虛」,「驕
傲」可比喻成:毒藥、懸崖、荊棘遍野……;「謙虛」可對比比喻成:
鮮花、階梯、康莊大道等。是故,內容上的「映襯」可結合「比喻」、「擬
人」、「誇張」、「層遞」等強化表達力道;借助「類疊」、「對偶」、「排比」
等變化多端,使之美妙靈動。
(二) 教學活動
1、「比較法」進行「映襯」教學
凡事總要透過比較才能顯現出特質,用「比較法」進行「映襯」教學,可以幫助學生思考。如:寫出遠山的朦朧,才能顯得出近水的明澈;寫出壞蛋的醜惡,才更顯得出好人的善良。這種正反強烈對照的鮮明敘寫,就是「比較法」進行「映襯」的助益,所描寫的主題往往讓人看了立刻留下深刻印象。
「比較法」有另一思考方向,即透過觀摩學習同學們作品的優劣和經過討論後,知道為什麼哪些作品好,哪些作品不符教學要點要求;亦可審思自己作品,再進行修改,以作品前後改稿的方式進行比較,可具體讓學生更清楚,為何這樣的作品是較好的,這樣的作品表達力強勁;那樣的作品卻較差,表達力疲軟不振。如前述「欠佳作品」中的「前天下雨,後天放晴。」(伯駿)這樣的作品僅是徒具形式的文字堆砌,無法達到「映襯」的深刻細緻,若將之改為:
前天我生病了,心情在下雨;今天身體終於復原,心情轉為放晴的蔚藍。
此例經改稿後應比原句質量更優。學生可透過比較,改稿前後何者較優,如何能更凸顯鮮明對比,彰顯「映襯」的對比特徵。
2、結合遊戲、動態口語方式學習
學習「映襯」可讓學生配合辯論賽的練習,分成:正面論辯、反面論辯,讓學生蒐集相關辯論主題正、反方資料,進行口語論戰,如:「小學生應不應該背書包上學?」可由論辯過程具體體現「映襯」對比的意義。結合遊戲、動態口語方式學習更能訓練學生聽、說、讀、寫的綜合能力,強化應變機智,在實地口語論戰中,馬上能比較出正、反的對比。
3、運用「比較法」寫成「精彩座右銘」
語言現象是很奇妙的,經常會走出常規。在特定的語境下,「映襯」反而能突出表達特殊效果。生活中有許多事,多看多想,便能體會這些很好的智慧,生活的寶貝,從正、反的角度思考,為自己的生活作一本智慧語錄,成為自己的「座右銘」。如「少一個朋友,就是多一道牆。」又如羅馬哲人奧古斯丁說:
驕傲使天使淪為魔鬼;謙遜使凡人彷如天仙。
便是以「驕傲與謙遜」正反對比思考,形成「映襯」。教學時,能以「煩惱與喜悅」、「快樂和悲傷」、「痛苦與幸福」、「成功和失敗」等人生意義為題,讓學生試著創造一則短小精美的座右銘,如:
痛苦是幸福的階梯。
快樂的秘訣,不是做你喜歡的事,而是喜歡你所做的事。(英.貝力)
時間能使隱藏的東西顯露,也能使燦爛奪目的東西黯然無光。(羅馬.賀瑞斯)
全班再共同選拔文句最美、意義最佳的人生座右銘,更可凸顯「映襯」
對比特殊表達效果。

肆、結論與建議
劉勰《文心雕龍‧情采》云:「贊曰:言以文遠,誠哉斯驗。心術既形,英華乃贍。」文章因有文采,才能流傳千古。是故,巧妙運用各種修辭格,會使文章語言文采煥然,瑰麗多姿。以「比較教學法」進行「映襯」修辭格教學,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。再加上教學內容引用的事例,對啟發學生思維影響甚鉅,所謂「修辭入文」,生動的事例能吸引學生,讀來引人入勝,正可兼而進行語文審美教育。
一、結論
語文教學旨在致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現代語文能力。語文教學肩負培養學生將話說得清楚、流暢、得體,把文章寫得準確、達意、傳神的重任。要順利完成上述重任,就得打破學生錯把修辭格當作語文教學的一種點綴,釐清修辭格教學絕非以修辭格辨識為中心的教學模式,由偏而正,使修辭格教學走出誤區,正視修辭格教學。
筆者認為,一門學科的建立和發展,或是基於理論本身的需要,或是根於社會實際的需要,其重要價值,顯然不僅止於理論的突破與創新,更在於社會效益的助力與創造。修辭格教學的設計,不僅只於提供語文教學另一面貌,更關注於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助益與語文質量的提升。職是之故,修辭格教學須站在兒童的立場出發,引起兒童興趣,讓兒童樂於學習,樂在學習。本文希冀透過修辭格教學,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,[9]開展修辭格教學另一廣闊天地。
修辭格教學須配合學生認知心理,在修辭格與教學方法中找出最佳仲介區,所以磨合遷移,非常重要。在教學上,總有一些想像的應然,然應然並非時然,經過磨合期實際教學,驗證國小修辭格教學是可以上得生動有趣。學習修辭格必須配合兒童認知心理發展,如「擬人」其實是「移情作用」,「比喻」即是「類化作用」,配合學生認知心理,輔以創思或遊戲教學啟發創意,讓修辭格教學變成一堂活潑快樂的語文課程。
修辭格屬於積極修辭,須有力、動人,與一切藝術手法一樣,不只用心在概念明白的解說,更重要是具體形象的體驗。所以,教學修辭格應該簡要,不宜繁瑣,要教最核心、最重要的,並非為修辭格而修辭格;應重在「理解與應用」的層次,盡量教授學生欣賞和實用性為主,不應將焦點放在術語和分類上。修辭格教學,應加強訓練,使學生在實際中認識各種修辭格的特點,達到豐富學生語彙,表達真實情感,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。
二、建議
創意、新穎的教學,對教師是一大挑戰。語文教學設計,應注意集中性、反復性與創造性。對於教學活動的進行與規劃,須一再沙盤推演,一再修正。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,也可考慮建立自己的教學樣本匣(Portfolio),不斷追求專業成長,並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。不斷提升教學語文質素,做到既有生活情味,生動活潑,同時也文雅規範,能給學生示範作用,逐步用優雅的教學語言提升學生語文。所以,教師必須具有以下特點:
1、 具有不斷創新、追求個人教學風格的理念。
2、 理解創造、求異思維、創造性想像等活動的原理。
3、了解創造型學生的特點,並特別注意發揮這些學生的創造性(絕不能壓抑其發展)。
4、運用一般的創造思考教學技巧,培養學生的創造力。
作為一種課程,在設計修辭格創思教學單元維度、內容選擇、編排時,要考慮各個修辭格的特點,及在教學活動時如何體現這些特點,兼顧學生學習基礎、教師自己的能力等。否則,隨意確定一個教學維度,然後把幾個修辭格拼在一起讓學生學習,將十分危險。這樣的教學起不到促進學習的組織性,實現鞏固學習、遷移學習等的基本功能,甚至還會引出一些新問題。
至於教學活動,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,或培養創造型學生,教師自己首先要具有創造力、創新精神。否則,教師不能識別學生的創造意識、見解,甚至把富有創造性的見解作為「胡思亂想」而加以批判,把「創造型學生」作為「搗亂分子」而予以批評。這樣會壓抑學生的創造精神,難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,教學反而會枯燥無味。
論及「修辭格」,與語文教學息息相關。大體而言,小學生每次的學習只能相對汲取,無法盡取。故教學要抓住重點,透過具體明晰比較,讓學生感受揣度,歸納出各辭格之要點與各具有特性。
語文教學是美學欣賞教育,只有建立在穩固的語文基礎,才能蓋起文字的大樓;也只有在文字的大樓中蓋出璀璨的雕樑畫棟,修辭格才得以在生活中優美實現。如果每一個教師能深切體悟修辭格教學的重要,在教材裡尋找語文新生命,在教法中尋覓創思新天地,修辭格創思教學將能展現燦爛的明日。

參考文獻
王耘、葉忠根、林崇德(1995)。小學生心理學。台北:五南出版社。
朱作仁(1984)。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學。哈爾濱:黑龍江人民出版社。
呂叔湘(1983)。呂叔湘語文論集。台灣:商務印書館。
宗廷虎(1995)。漢語修辭學21世紀應成顯學。修辭學習,1995(3)。
姚亞平(1997)。當代中國修辭學。廣州:廣東教育出版社。
胡性初(1992)。實用修辭學。廣州:華南理工大學。
郅庭瑾(2004)。教會學生思維。北京:教育科學出版社。
張春榮(2004)。修辭學在「讀」與「寫」教學中的運用。國文天地,20(4),20-26。
張春榮(2005)。國中國文修辭教學。台北:萬卷樓圖書。
張春榮(2006年3月29日)。國小常用辭格。國語日報,13版。
教育部(2002)。教育政策白皮書。台北:教育部。
陳麗雲(2005年10月)。國小高年級創思修辭格教學研究。2005「創造力教育與創新教學」學術研討會,崑山科技大學。
陳麗雲(2006年3月1日)。正視修辭格教學。國語日報,13版。
彭華生(1993)。語文教學思維論。南寧:廣西教育出版社。
馮瑞龍(2001)。修辭教學遊戲手冊。香港:中華書局。
黃奕光(Kwang,N.A.)著,李朝輝譯。(2005)。解放亞洲學生的創造力。北京:中國輕工業出版社。
黃慶萱(2002)。修辭學。台北市:三民書局。
謝錫金(1994)。中文教育論文集第二輯(上、下冊)。香港:香港大學。
譚全基(1994)。修辭新天地。台北:書林書局。
[1] 陶倫斯(Torrance)得出關於兒童創造力發展的動態過程的結論:小學一至三年級呈直線上升狀態;小學四年級下疊;小學五年級又回復上升;小學六年級至國中一年級第二次下降;以後直至成人基本保持上升趨勢。(轉引自郅庭瑾(2001:52)林崇德(1995:168)亦道:小學一、二、三年級是辯證思考萌芽時期,四年級是辯證思考發展的轉折期,五年級和六年級為辯證思考穩定發展時期。
[2] 譚全基(1994:7):「修辭並非單純技巧問題,我們所用的每一個詞都反映了我們的思想、生活、教育、修養。」(《修辭新天地》)亦即我們所講所寫的每一句話皆是心理狀態的外在顯現。
[3] 胡性初(1994)。《大陸與香港中學語文(漢語)修辭教學的比較》——談語文(漢語)教學與工作。收錄在謝錫金主編《中文教育論文集》第二輯(下冊)。
[4]張春榮(2006)<國小常用辭格>:「確定國小常用修辭格方式有二:(一)、藉由歸納、統計,由國小國語教科書切入,由實用性出發,依據量化比例(辭格出現次數),確立國小常用辭格。(二)、藉由演繹、系統,由學術性出發,掌握修辭理論核心,依據能力指標(想像力、思考力),釐清修辭中重要辭格,並確立國小「理應」學習的常用辭格。」歸納出國小常用十個辭格,分別是比喻、擬人、誇張、雙關、類疊、對偶、映襯、排比、層遞、頂真。(國語日報2006/03/29第13版)
[5]國小重要二個辭格是「比喻」和「映襯」。張春榮認為(2005:23):第一階段修辭格教學,可以以「比喻」為核心,兼及「接近聯想」、「相似聯想」為主的辭格(如:擬人、誇張、雙關、類疊),偏字句修辭;第二階段以「對比」為核心,兼及以「相對聯想」為主的辭格(如:對偶、映襯、排比、層遞、頂真),偏篇章修辭(結構設計)。
[6] 「映襯」見於陳望道(1989)、黃慶萱(2002)、董季棠(1981)、沈謙(1991)、黃麗貞(2002)、杜淑貞(2000)、陳正治(2001)、蔡宗陽(2001)等。事實上,大陸學者有主張用「對比」者,如:王希杰(1983)《漢語修辭學》、王勤(1995)《漢語修辭通論》、張至公(1997)《修辭概要》、;亦有主張用「對照」者,如楊子嬰、孫芳銘、王宜早(1987)《文學和語文裡的修辭》、黎運漢、張維耿(1991)《現代漢語修辭學》等。
[7]朱作仁(1984:4):敏感期其時間分佈在:小學四年級、初中三年級、高中三年級。
[8]引自郅庭瑾《教會學生思維》(2001:52-53):陶倫思(Torrance)對關於兒童創造力發展的動態過程得一結論,認為:小學一至三年級呈現上升狀態;小學四年級下跌;小學五年級又回復上升;小學六年級至初中一年級第二次下降;以後直至成人基本保持上升趨勢。日本學者潼次武夫以小學二至六年級學生為對象,對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的流暢性、變通性、獨立性進行測驗。得出:流暢性最高,獨立性最低。四年級學生創造性思維最低,五年級最高。
[9]創造性思維的特徵是:積極的求異性、洞察的敏銳性、想像的創造性、知識結構的獨特性、靈感的活躍性。彭華生(1993:205-213)《語文教學思維論》。南寧:廣西教育。

沒有留言: